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整形案例 >

2025年下颌角缩小术属于减骨术吗

2025-07-18 作者 :三品整形网

前言
在追求精致面容的浪潮中,下颌角整形手术逐渐成为热门话题。许多人对其本质存在误解,尤其是对其是否属于“减骨术”的疑问。下颌角整形远不止单一技术,它融合了磨骨、截骨等多种方法,旨在通过精准的骨骼调整,重塑面部轮廓。本文将深入解析下颌角整形的各类技术,揭示其背后的医学原理,并探讨适合与不适合手术的人群,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一医美项目。


下颌角整形:技术分类与核心原理

下颌角缩小术并非简单的“减骨”,而是涵盖磨骨、截骨等多种技术的综合性手术。核心目标是通过调整下颌骨形态,使脸型呈现更柔和的椭圆形或瓜子脸。具体而言,主要技术可分为以下三类:

1. 磨骨术(骨磨削)

磨骨术是利用专业设备逐步磨削肥厚的下颌角外板和部分皮质骨,使其达到理想的弧度。由于骨头被研磨成粉末状排出,术后不会留下明显的骨骼痕迹。这一过程需严格控制骨量,避免过度磨削导致骨骼无法修复。医生通常会根据面部比例进行精细调整,确保效果自然。

2. 截骨术(骨切割)

截骨术是下颌角整形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使用往复锯或直角摆动锯精确切除部分下颌角骨。截骨的方式包括全层切除或矢状断面切割,目的是使生硬的骨骼线条变得柔和。术后可见骨断端,且双侧对称性是关键指标。截骨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极高,需避免暴力操作导致骨折,并确保神经不受损伤。

3. 组合入路技术

部分医生会结合口外入路(面部切口)和口内入路(口腔内侧切口)进行手术。口内入路的优势在于术后无疤痕,且器械与神经之间有肌肉隔开,安全性更高。整个手术时间通常在30分钟左右,配合局部或全身麻醉(后者更舒适,避免术中焦虑)。


下颌角整形手术流程详解

尽管技术多样,但手术流程遵循医学规范,确保安全与效果:

  1. 麻醉选择

    • 局部麻醉:适用于轻度调整,但患者需承受器械震动,可能引发心理压力。
    • 全身麻醉:更常用,确保患者无痛且放松,适合复杂截骨手术。
  2. 切口设计

    • 口内入路:通过口腔内侧切开,隐蔽且无疤痕,是主流选择。
    • 口外入路:适用于需要大幅调整的情况,但会留下微小疤痕。
  3. 骨剥离与止血

    • 医生将骨膜与肌肉分离,用骨蜡填塞骨断端防止出血。
    • 放置引流管减轻术后肿胀,通常次日即可拔除。
  4. 塑形与缝合

    • 精确调整骨块位置,确保双侧对称。
    • 缝合切口,贴敷压垫以巩固形态。

下颌角整形:适应症与禁忌症

手术虽能显著改善脸型,但并非人人适合。严格筛选是保障安全和效果的关键

适合人群

  • 面部比例失调:如“国字脸”或下颌角外翻明显者。
  • 骨骼基础良好:骨骼条件允许调整,且皮肤弹性充足。

禁忌人群

  1. 面瘫患者:神经损伤风险高,术后可能加重面部不对称。
  2. 疤痕体质者:手术切口可能引发异常疤痕增生。
  3. 严重内科疾病:如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等,需待病情稳定后再手术。
  4. 口腔感染:蛀牙、牙周炎等感染未治愈前禁止手术。
  5. 女性经期:需避开生理期,以免影响恢复。
  6. 神经损伤史:如曾受过下颌神经损伤,手术风险增加。
  7. 精神障碍者:需确保患者具备清晰的认知和配合度。

科学认知:下颌角整形的风险与真相

尽管技术成熟,但任何手术均有风险。过度追求“瘦脸”可能导致骨骼切除过多,引发咬合问题或神经损伤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正规医疗机构至关重要。术后护理同样重要:

  • 冷敷与消肿:术后48小时内冷敷,减少肿胀。
  • 饮食调整:初期以流食为主,避免硬物刺激。
  • 复查与调整:定期随访,确保骨骼愈合及对称性。

下颌角整形并非简单的“减骨”,而是基于精准骨骼调整的医学艺术。理性看待技术,结合自身条件,才能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理想脸型

相关资讯